旅館一片拋售潮 這個38歲CEO大膽買起來,他看到什麼?

新冠疫情爆發9個多月來,光台北市就有16家旅館歇業、17家停業。

一片「拋售求生」的浪潮下,卻傳出幾家新興旅館品牌,趁同業退出之際大膽搶進收購。旅館新創敦謙國際智能酒店就是其一。

今年9月,敦謙國際創辦人兼執行長吳秉庭承接位於台北228公園附近、先前由日暉酒店集團經營的Hotel MEZI。

71年次、投資和出租套房起家的吳秉庭,接受《天下》採訪時,不願透露收購價格,反而喃喃後悔起去年信義區豪麗旺商務飯店買太早,「要是今年再買,應該連千萬頂讓金都不用付。」

5年前,敦謙旗下旅館「鵲絲」,打著全台第一家無人旅館,從入住到退房都看不到服務人員的噱頭,在台中逢甲商圈橫空出世。


敦謙國際小檔案

  • 成立:2015年
  • 創辦人暨執行長:吳秉庭
  • 總經理:葉維迪
  • 合夥人:雀客旅館創辦人戴東杰、執行董事莊正均
  • 旗下品牌:鵲絲旅店、夢樓旅店、時光對白旅棧、GetCha Hostel & Bistro、墾丁泊途會館
  • 成績單:2019年營收逾1億元

跟雀客結緣於「抄襲」

不管日暉酒店台北站前館,或是豪麗旺商務飯店,未來都不會像目前敦謙台中4家旅館和墾丁的民宿一樣,各自有品牌,而都將掛上由王品集團創辦人戴勝益長子戴東杰所創旅館「CHECK inn」(雀客)的招牌。

廣告

位於行天宮捷運站旁的潮牌旅店雀客,是吳秉庭7月投資的最新品牌。

很難想像,吳秉庭與雀客結緣於「抄襲」。當年他籌備台中無人旅店鵲絲時,就打從心底喜愛雀客的美式工業風,甚至找設計師依照片仿造客房裝潢。

今年初,戴東杰為節省前台人力成本,導入敦謙的自動登記入住系統,兩人接上線。

雀客導入敦謙的自動登記入住系統。(黃明堂攝)

在雀客受疫情重創、住房率只剩一成時,吳秉庭與戴東杰決定進一步策略聯盟,雙方公司交換持股,敦謙因此持有雀客49%股份。

「雀客的品牌和氛圍,在市場上獨樹一幟,未來由他們負責品牌行銷,我們致力原本擅長的IT技術,強強聯手將如虎添翼,」吳秉庭很看重這個結盟,把戴東杰夫婦視為合夥人。

廣告

吳秉庭吃了秤砣鐵了心,要趁這回旅館業大洗牌快速擴張版圖,「這是旅館業最壞的狀況,也是百年難得一次的機會,疫情總會過去,亂世才會出英雄,」他透露,目前仍有3、4個標的物在洽談中。

省七成人事費,住一晚800元

吳秉庭的「無人旅館」,預言中小型旅館未來的經營模式。

來到逢甲商圈的鵲絲,完全看不到櫃檯,取而代之的,是頭頂上360度的監視器,搭配兩個報到螢幕、一個送餐機器人,和在玻璃房內的大型機器手臂。

協助顧客搬運行李的機器手臂,是鵲絲的招牌之一。(黃明堂攝)

鵲絲63間客房,只配置3個房務人員,送餐交給機器人,入住或退房有疑問,工程師能在遠端指導,倘若真不行,只需3~5分鐘就能出現在現場。節省下來的七成人事費用,讓房價低至一晚800元,房間雖小,仍比背包客棧多了隱私。

廣告

這是吳秉庭當年切入旅館業的藍海策略。他以高科技,打造破壞性的成本結構,創造新的遊戲規則。

吳秉庭坦言,無人旅館剛開業時,的確很難被接受,住房率只有兩、三成,網路負評也多不勝數。但方便的地理位置和低房價帶動住房率,鵲絲開幕第二年即損益兩平,去年平均住房率高達九成,即便疫情間也能維持在六成。

低價搶市的盤算:卡位

像他這樣,在疫情期間進場撿便宜的本土連鎖旅館新秀並不少。好幾家關店或歇業的旅館,都默默換上新招牌,重新開門迎客,比如首都飯店南京館就改掛艾捷天麗招牌、洛碁松江館成了輕文旅品牌「旅居文旅」等。

這些本土連鎖旅館新秀背後的盤算是,低價進場、搶佔好點和擴大市佔。

廣告

瑞普萊坊市場研究暨顧問部總監黃舒衛分析,過去市區整棟大樓不好找,在重建、改建熱潮下,租金便宜的老舊商辦、旅館或透天厝紛紛打掉重建,尤其台北車站、西門町、中山區等平價旅館一級戰區,更是一屋難求。

現在趁疫情趨緩時拓點,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卡位熱門據點,又不用花大錢裝潢,直接使用前一手的硬體設備。

事實上,今年並非中小型旅館首波拋售潮,「早在3年前就開始,」普華國際不動產公司總經理田揚名直指。

3年前陸客不再來,中部那些專營陸客團的旅館率先降價求售。去年也有高達5、60棟三、四星本土旅館尋求解套,唯有深受東南亞旅客青睞的低價背包客棧,生意始終不墜。

同業做防疫旅館,「不賠但也沒賺」

年初疫情來襲鎖國境,不管平價商旅或低價背包客棧,統統倒地不起,而那些過去求售未果的平價旅館,年中紛紛轉型為防疫旅館,「不至於賠錢,但也沒賺錢,」一位平價旅館業者坦言。

廣告

至於不想轉型防疫旅館的經營者,短期內看不到旅遊業回春的跡象,只好求售變現。

「不同於去年求售的旅館業者還想賺錢,今年只求處理掉物件,」一位專營旅館買賣的仲介業者透露,現在業者開門營業反而比關起門來只付租金賠更多。

只不過,想趁疫情拓展版圖的旅館業者,除非資本夠雄厚,否則交易一結束,就得開始付租金;況且目前各界預測旅遊業復甦的時間點,還愈探愈後面,甚至到2024年。

對危機入市者最大的考驗是,誰能靠著轉型防疫旅館,或者擴大國旅苦撐下來,才有機會成為最後贏家。(責任編輯:王儷華)